48岁的陈先生被痛风折磨了整整三年。每当深夜,大脚趾关节的红肿热痛如潮水般涌来,让他辗转难眠。西医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,试过多种抗炎药,虽能暂时缓解,可发作频繁,至需要拄拐行走。
在诊所面诊时,他掀开裤腿,只见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肿大如桃,皮肤泛红发亮,触之灼热。舌苔黄厚腻,舌下络脉紫暗曲张,脉象弦滑数。综合辨证,这是典型的湿热瘀阻型痛风。湿浊瘀毒痹阻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,正如《金匮要略》所言:"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,留而不去,其病则实"。
痛风演变的三步曲
初期:湿浊伏藏
痛风初起多因暴饮暴食,陈先生过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运化失常,水湿内停酿湿热。如下水道被油腻堵塞,湿浊热毒堆积,可见舌苔厚腻、小便黄浊、大便黏滞,突发关节剧痛。
中期:瘀毒互结
初期未治,湿浊阻滞气血成血瘀。似河道淤积泥沙,关节痛从偶发变频发,出现痛风石,红肿不退,此时,骨质被侵蚀、关节间隙变窄。
末期:脾肾两虚
久病及肾,湿浊瘀毒损脾肾阳气,可致尿酸盐肾病、肾功能不全等。陈先生白天乏力怕冷、晚上手心发烫,呈脾肾阴阳失衡、湿热瘀毒内伏之象。
老中医私藏方:先泄浊通瘀,再调补肝肾
针对痛风 "湿 - 瘀 - 虚" 的演变规律,我临床常用泄浊通瘀汤加减,帮助了很多患者。
针对陈先生的情况,我分了三阶段递进式治疗:
1、急性期止痛泄浊:开方土茯苓、萆薢、
等,可清热止痛、加速尿酸排泄。服药 3 天,疼痛减半;7 剂后红肿消退超半,能穿拖鞋行走。
2、缓解期调补肝肾:以六味地黄丸加减(熟地黄、山茱萸等)搭配黄芪、淫羊藿调方,杜绝湿浊再生。调理 3 个月,陈先生血尿酸从 580μmol/L 降至 320μmol/L,关节痛未复发,畏寒、盗汗改善。
3、“隐形药方” 生活调护:饮食遵循 “三宜三忌”,调整生活习惯(多饮水、适度运动、控制体重)。
坚持中药调理 + 生活方式干预后,患者血尿酸稳定,关节肿痛未再发。所以最终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文末提示:文中方剂需专业辨证使用,切勿盲目套用!
配先查配资-南昌股票配资公司-实盘配资门户-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