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宁二年的某个清晨,北宋宰相王安石走出府邸时,腰间的金鱼袋随着步伐轻轻晃动。这位正一品大员刚领到这个月的俸禄 ——200 贯铜钱、30 石米、20 匹绫罗,还有 100 亩职田的租税。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,这相当于月薪几十万,足够让他在汴京的豪宅里安然度日。而三百年后,明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,同样是帝国最高级别的官员,月薪却只有 57 贯,连王安石的零头都不到。这巨大的差距,道出了宋朝公务员有多 “爽” 的真相。
1. 工资单里的 “隐藏福利”:宋朝公务员的 “顶配” 待遇
宋朝公务员的工资单,简直就是一份 “豪华套餐”。正一品的宰相,月薪 200 贯只是基本工资,除此之外还有 “职钱”“禄粟”“衣赐” 等补贴。《宋史・职官志》里明明白白地写着,宰相每月能领 30 石米,相当于现在的 3600 斤,一家人根本吃不完;冬天发绫 20 匹、绢 30 匹,夏天发罗 1 匹、绢 10 匹,做衣服能穿到下辈子;更厉害的是职田,最高可达 100 顷,这些土地的租金全归个人,相当于拥有了一个 “永久提款机”。
展开剩余76%就连基层公务员,待遇也让人羡慕。县令作为七品官,月薪 20 贯,外加 7 石米、3 匹绢。按当时的物价,1 贯钱能买 1 石米(约 120 斤),20 贯就相当于 2400 斤米,足够一家老小生活无忧。南宋李心传在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里记载,有个叫王庭珪的知县,用俸禄在乡下买了 20 亩地,还盖了座小庄园,闲暇时写诗作画,日子过得比现在的 “中产” 还滋润。
更绝的是各种 “隐形福利”。官员出差有 “差旅费”,按级别每天发 100 到 300 文,足够住最好的驿站;生病有 “医疗补贴”,太医院免费诊治,药费全报销;甚至家里办丧事,朝廷还会发 “丧葬费”,从 20 贯到 200 贯不等,让官员走得体面。《萍洲可谈》里说,有个官员父亲去世,朝廷不仅给了丧葬费,还特许他带薪守孝三年,这待遇放到现在都算 “顶配”。
2. 明朝公务员的 “心酸账本”:对比之下更显宋朝 “大方”
反观明朝,公务员的工资单就寒酸多了。朱元璋是苦出身,总觉得官员就该 “清廉自守”,于是把俸禄定得极低。《明史・食货志》记载,正一品官员月薪只有 87 石米,按当时的折算率,1 石米约值 0.7 贯钱,算下来月薪才 60 贯,不到宋朝宰相的三分之一。而七品知县,月薪只有 7.5 石米,相当于 5 贯钱,连宋朝县令的四分之一都不到。
更坑的是,明朝经常用实物抵工资。有时候发一堆绸缎,官员得自己去市场卖掉换钱;有时候甚至发胡椒、苏木这些香料,要是卖不出去,就只能堆在家里发霉。万历年间的大臣于慎行在《谷山笔麈》里吐槽:“京官月俸不过五斗,难以自活。” 很多官员为了糊口,不得不偷偷搞点 “副业”,比如写文章赚稿费,或者让家人做点小生意。
明朝的福利更是 “聊胜于无”。官员生病,朝廷只给三个月病假,超过就停薪;去世了,除非是高级官员,否则根本没有丧葬费。海瑞当知县时,母亲去世,他居然没钱买棺材,最后还是同乡凑钱帮他办了丧事。这种 “清贫”,跟宋朝官员的 “滋润” 比起来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3. 为什么宋朝这么 “大方”?背后藏着帝王的 “小心思”
宋朝之所以给公务员高薪,其实是皇帝的 “治国策略”。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,靠 “陈桥兵变” 夺了天下,他最怕的就是官员贪污腐败、结党营私。于是,他想出了 “高薪养廉” 的办法:既然官员容易因为缺钱而贪腐,那我就给他们足够的钱,让他们没必要去贪。
另外,宋朝重文轻武,文人地位极高。朝廷为了吸引天下才子当官,就得给出有吸引力的待遇。宋真宗赵恒甚至写了首《劝学诗》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赤裸裸地用财富诱惑读书人。在这种氛围下,公务员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。
还有一个原因是宋朝经济发达。北宋的 GDP 占当时世界的 22%,国库充盈,有底气给官员发高薪。《宋史・食货志》记载,北宋中期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 1.6 亿贯,而明朝最多的时候也只有 4000 万贯,经济实力的差距,直接决定了公务员待遇的天壤之别。
4. 高薪就一定好吗?宋朝公务员的 “甜蜜负担”
不过,宋朝的高薪也不是没有副作用。庞大的官僚队伍加上巨额的俸禄,让财政压力越来越大。到了北宋后期,光官员的俸禄就占了国库的三分之一,再加上军费、皇室开支,朝廷经常入不敷出。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想缩减开支,缓解财政危机。
而且,高薪并没有完全杜绝贪腐。有些官员贪心不足,拿着高工资还想捞外快。《宋史・包拯传》里说,包拯当监察御史时,弹劾过一个叫王逵的官员,此人在地方上横征暴敛,虽然月薪已经很高,却还强占百姓土地,最后被罢官查办。可见,高薪养廉也不是万能的。
5. 古今对照:宋朝公务员的 “爽”,给现代的启示
看到宋朝公务员的待遇,很多人可能会羡慕,但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治理逻辑。宋朝用高薪吸引人才、稳定官僚队伍,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政效率;而明朝的低薪,虽然想提倡清廉,却导致了更严重的贪腐,反而不利于治理。
这对现代也有启示:合理的薪酬体系,既能激励员工,又能减少贪腐,关键是要找到 “高薪” 与 “廉洁” 的平衡点。就像宋朝虽然高薪,但也有严格的监察制度,包拯这样的 “铁面御史”,就是专门盯着那些拿了钱还不干事的官员。
如果让你穿越回古代,你愿意当宋朝的公务员,还是明朝的公务员?是想拿着高薪享受生活,还是想在清贫中坚守操守?或许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 “甜蜜与烦恼”,而历史的有趣之处,就在于让我们从过去的故事里,找到属于当下的思考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先查配资-南昌股票配资公司-实盘配资门户-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